當前環境監測市場,我們看到了排放標準不斷加嚴,企業依然實現達標排放,監測數據造假事件不斷涌現,檢測數據的公信度喪失等亂象?,F象暴露了缺乏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盲目開展大規模工程建設、監測與管理脫節、行業觀念有待革新等問題,未來還應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推動領域內技術標準的制定;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充分試點,從小規模的試驗部署、逐步摸索;強化數據分析能力,用技術手段打通當前從監測到治理的管理斷層;重視交叉領域的技術革新,深度挖掘新技術價值,解決當前傳統環境監測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環節,是環境污染評估直接參考數據,此外環境監測數據也是環境保護理論研究和環保政策法規制定的重要數據支持。更為直接的則是現在各大城市面臨的空氣質量排名,它關系到環保相關管理部門的問責和處罰。
對于排污企業而言,監測數據不能超標也不敢超標,因此我們看到了排放標準不斷加嚴,企業依然實現達標排放,監測數據造假事件不斷涌現,檢測數據的公信度喪失殆盡!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1、監測數據可靠嗎?
幾乎以監測結果作為環保唯一的考核指標,一份檢測報告能決定企業是否能繼續生產,它承擔不起,以至于畸形發展。
2018年先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出現嚴重的環境在線監測數據造假事件,社會影響惡劣,也揭示環境監測領域多年的頑疾。
早期的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比較簡單,比如直接在采樣口外側采樣、廢水采樣頭直接連接自來水管,設置新風進口稀釋排放等;
中期的數據造假體現在設置監測上限;
近期的監測數據造假技術含量更高,從監測設備的運行原理進行修改,篡改設備運行參數,自動剔除超標數據,模擬數據寫入上傳等,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監測工程師在短時間內也很難發現數據造假。
此外劣質儀器干擾市場,在線檢測儀器屬于精密儀器,科技含量極高,但市場上的儀器制造商比比皆是,多數靠組裝、貼牌。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積累,出現選擇的在線監測儀器對特征污染物不響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目前在線監測基本都是自主驗收,聯合實驗室一起出具符合要求的驗收監測報告,通過驗收,這只能證明企業安裝了在線設備,監測數據有多大意義,只有儀器供應商知道。
實驗室檢測數據造假更是一個黑洞,實驗室檢測分現場采樣和實驗室分析兩個部分。在哪里采樣?采樣方式是否準確?是否準確分析?全靠個人素養和自律。曾經見過一份檢測報告,沒有在其實驗室CMA檢測能力范圍內的污染物,實驗室也照樣出了檢測報告,蓋上CMA大章。也有檢測報告未標注工況情況,檢測報告的要素不全,何談數據分析?
近期山東、江蘇、河南等地陸續都公布了一批存在問題的檢測公司,也從側面的反應了前幾年我們的監測市場的混亂。加之檢測服務一般由排污單位委托,常有同行說起如果檢測結果不合格業主就不付款的情況,為了留住客戶保住飯碗想方設法也要讓數據達標。
企業排放是否達標本因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設施的運行效果,最后體現在監測數據上,但與治理投入幾十萬、幾百萬升至上千萬成本相比而言,在監測數據上做手腳的成本微乎其微,在巨大的經濟利益前,排污企業、治理公司、檢測公司聯手協作則水到渠成。
既然企業已達標排放,但空氣質量改善卻并沒有明顯改善,霧霾依舊靠風吹的現象沒有改變,因此國家和地方都在不斷加嚴排放標準。對比國外排放要求,我國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標準基本接近甚至嚴于歐美的排放標準。
地方排放標準均遠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部分地區和城市實行的超低排放則更加嚴格。
我們的監測數據是否真實?是否有誤導政策和標準制定的嫌疑?
2、監測到位了嗎?
(1)是否檢測全面?
由于部分環保管理人員缺乏生產工藝和生產管理的了解,對排放特征不清楚,曾經遇到過一個企業因反應釜工藝條件限制,需定期排放廢氣,在5樓樓頂安裝了3根排放口管直排大氣,每天排放一到兩次,每次半小時,據說企業也正常生產了好幾年,這些排放口沒有納入監管中,其產生的廢氣量每年多達數十噸。而被監測的排氣筒排放量僅僅一兩噸。
(2)無組織排放的監測與核算?
無組織排放的更加復雜,具有不定時、量化難的特點。某私營制藥廠年使用丙酮多達300噸,廢氣采用活性炭處理,裝填量不足200kg,無近兩年更換記錄,每年檢測報告均合格,但現場廢氣基本處理未收集狀態,大部分廢氣以無組織形式排放。該廠產值不足千萬,員工50人,但其排放量卻遠遠大于周邊的大企業。
很多大企業真的很無辜,管理良好,排放量小,卻被作為環保升級改造的重點對象,反而部分生產條件差,間斷生產(偷偷生產)的小企業成為監控盲區。
現在部分發達城市開始使用SOF、DIAL等技術進行區域進行無組織排放監測,但總體來講進展緩慢,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開展的路還很長。
3、監測與治理是否有機結合?
某火電廠三臺發電機組先后經過兩輪升級改造,總計投入了高達7000多萬的脫硫脫銷除塵設施總算實現了粉塵5mg/m3,二氧化硫10 mg/m3,氮氧化物30 mg/m3的超低排放目標,成為火電升級改造環保示范工程。然而在堆煤場,卸煤區,一輛剛好路過柴油車揚起遮天蔽日的灰塵(用詞有點夸張),這里的粉塵貢獻有多大?是否該監測分析,優先治理這些易治理且減排效果明顯的污染源呢?
4、監測與過程控制?
我們一直在強調源頭控制和過程控制,然而具體落實到排污單位時,困難重重。例如針對石化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LDAR)本身是一項很好的過程控制技術,在歐美成功實施了近30年,但我國經過不到5年后,最終也淪為編寫檢測報告,甚至是杜撰檢測報告的工作。見過一份LDAR檢測報告,一臺儀器一天工作8小時檢測四五千點(歐州的檢測速度為一臺儀器一天300~500點),這樣的檢測速度能否保證檢測質量嗎?以至于某些環保管理部門也不相信什么過程控制,還是讓排污企業上幾套大型環保設施,心里踏實。
5、總結
監測數據是我們政策法規、標準制定基礎數據,只有準確的數據才有助于我國制定科學、客觀的環保政策和標準。
監測市場避免過程過度市場化,環保相關部門應強化監測職能,重要監測點和特征污染物應由環保部門進行監測確保數據準確。
加強對在線監測設備供應商、檢測實驗室、第三方運維公司的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維護監測市場秩序,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建立區域污染源清單,提高監測質量,摸清企業或區域的污染排放底數,監測與治理有機結合,以信息化、大數據科學治污、精準治理,切實改善環境質量。
強化排污企業主體責任,避免形式主義走過場,激發企業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的源動力。
由于對監測市場長期缺乏有效的監管,導致監測數據的公信度喪失殆盡,如何讓監測數據更好的為企業為政府服務是急需解決難題,否則現在每個城市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監測花費將是巨大的浪費,如果檢測數據不準確導致決策錯誤而產生的損失更是無法估計。誰能讓監測數據有效用起來,即能在這個行業泥潭中向死而生、鳳凰涅槃。
來源 | 環保大講堂
力皇環境是一家專業從事VOCs有機廢氣治理、脫硫脫硝、VOCs在線監測系統的環保公司,公司集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工程總包及設施運營為一體的創新企業。公司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在行業擁有豐富的經驗并取得多項技術專利,與同濟大學等多所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是華東理工產學研實習基地,我們針對客戶需求和實際情況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專業治理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在汽車、熱電、造紙、噴涂、醫藥、化工、電子、印刷等行業擁有眾多案例,與中石化、中石油等世界百強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因專業的技術方案及一流的施工服務贏得客戶的一致好評。
公司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改善人類生活環境”為企業使命,公司將逐步拓展水、土壤、空氣三位一體的“海陸空”環境治理新型模式。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生活更美好!